客户服务电话

新闻中心
【地理视野】地理视角看北京冬奥会与碳中和附春节期间涌现的高考考点整理
时间: 2024-01-18 06:00:48 |   作者: 行业新闻

  原标题:【地理视野】地理视角看北京冬奥会与碳中和,附春节期间涌现的高考考点整理

  2022年冬奥会正在进行中,北京变成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绿色、科技、人文”,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的理念中,绿色位列之首。“绿色、共享、开放、廉洁”,2022年的北京冬季奥运会中,绿色仍列之首。

  中国提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2年的北京冬奥正努力成为试验场。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宁“空中飞人”点燃火炬。当时李宁点燃的火炬一小时大概消耗5000立方米燃气,为维持它的巨大火焰,鸟巢专门配了一个燃气站,日夜不停地为它输送燃料。熊熊燃烧的大火当然是人类奥运精神的体现,但它并不环保。

  本届冬奥运火炬名为“飞扬”,颜色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这次冬奥会手持火炬燃料采用的是氢气,这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为了达到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研发团队对整个燃烧系统来进行了 300 多次的可靠性试验,使得火炬通过了在极寒环境、十级狂风、严酷的雨雪天气等情况下的测试。

  关于开幕式火炬,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奥运史上首次呈现的微火火炬,航天级氢能技术低碳又安全。前所未有的点火仪式创造奥运历史,这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呈现的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原则打造的微火火炬。

  奥运比赛期间,聚光灯下的场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但在赛后,一些耗费巨资兴建的场馆关门谢客、杂草丛生的闲置问题也饱受诟病。然而,在这次为北京冬奥会服务的12座竞赛场馆中,“冰立方”身上有一个特别显著标签:它是中国在奥运场馆再利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办赛方面提供的经典范本。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承担了跳水、游泳项目的赛事。水立方从规划蓝图到最后拔地而起,再到2008年奥运会比赛期间的激情澎湃、金牌闪耀,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它最耀眼的高光时刻。

  14年过去了,如今水立方摇身一变,成为“冰立方”再次惊艳亮相,可以说从2008年到2022年,这座奥运会主要竞赛场馆从柔情似水到刚毅如冰,标志着北京夏奥与北京冬奥在此实现了完美的对接传承。

  沿着“冰立方”继续北上,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被誉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在原射箭、曲棍球临时场馆的地址上兴建。受益于这个形似薯片的造型,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

  亚洲最大的1.2万平方米冰面暗藏黑科技——目前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碳排放趋近于零。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使用,率先为世界作出了环保和可持续的示范。

  沿北京的另一条主动脉长安街一路向西,也坐落着两个冬奥会场馆。毗邻西四环的五棵松体育中心,2008年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在此举行。早在建造之初就富有远见地在场地下预埋了制冰管道,如今,在6小时内,篮球、冰球、文化演出三种模式就可以完成转换。2022年冬奥会,这里变身为冰球馆。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了目前国内最高的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并在规划设计时就最大限度地考虑了赛后利用。

  再往西行,是20世纪末中国最大的钢铁厂首钢。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钢迁出了首都。如今它的遗址重新焕发生机,形似“高跟鞋”的滑雪大跳台将诞生四块金牌,冷却泵站变身成为验票安检大厅和赛事管理办公区,制氧主厂房被改造成为综合服务楼,炼铁原料区作为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化作国家冰雪运动队训练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也是冬奥场馆与工业遗产的结合,为世界第一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

  冬日的北京和张家口,北风呼啸,体感温度常在-10℃以下,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户外活动,必须掌握三层穿衣法——内层速干排汗,中间保暖,外层防风防水。北京冬奥会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所穿的制服中,保暖层的抓绒来自废弃塑料瓶和纺织品。

  保暖当然是制服的必备性能。该产品比同种类型的产品的保暖性可高出20%-30%。同时,冬奥制服使用的是可再生纱线%。

  冬奥赛区上万人的一日三餐,要使用到包括一次性的刀、叉、勺、吸管,可重复使用的餐盘、碗碟、杯子、筷子、勺子等28类。

  其中的可降解环保餐具,原材料为聚乳酸(PLA),源自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原料。这种可降解餐具在堆肥降解的环境下,6个月可达到90%以上的降解,自然环境的降解周期则为2-3年。

  冬奥会比赛期间天气严寒,场馆之间,接驳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穿梭巴士,超过八成是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五百余辆新能源车的主力是锂电池电动车,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角变成了氢——一千多辆氢燃料电池车、三十多个加氢站参与赛事交通服务保障。

  锂电池电动车在低温下续航里程衰减,充电时间长,而氢能车则不用担心。氢燃料电池低温性能优越,可实现-30℃低温启动,-40℃低温储存。以团体大巴车为例,单次加氢的续航能力约为五百公里,氢气加注时间只需10-15分钟。

  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以公交车为例,每百公里可减少碳排放94.8kg。冬奥期间,延庆赛区两百多辆、崇礼赛区五百多辆接驳车辆将搭载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使用的“绿电”主要是指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输入北京电网,通过针对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为冬奥场馆的“绿电”运行提供保障。北京冬奥会是城市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张家口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连接区域,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规划可开发容量2400万千瓦,丰富的资源条件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风电的瓶颈之一是风的不确定性,电能本身无法大量储存。用电高峰时可能寂静无风,风起云涌时或又恰逢用电低谷,如何削峰填谷?抽水蓄能电站给出了把风能转化为水势的解决方案。

  在毗邻北京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依山就势筑起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矗立于巍巍峰谷间,高低落差逾400米,将上下两座库容都超过48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连通在一起,于2021年12月30日投产发电。

  简而言之,就是“闲时备着忙时用”。用电低谷时段,电站利用无法消耗的剩余电能从下水库抽水至上水库,把电能转换成水的势能储存起来。用电高峰时段,再利用400多米的海拔落差,从上水库开闸放水至下水库发电。一抽一放间,把低谷时的过剩电能转为高峰时的优质电能。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相当于为北京冬奥会装配了一块超级“充电宝”。

  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历史性地首次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每年可节约490万吨标准煤,减排1280万吨二氧化碳。可以说,中国完全实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满满的都是考点!这个春节对于应考生来说没那么轻松,不管是春晚还是冬奥会,都提供了满满的考题素材。在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上,勤劳的学生们分门别类将各科考点整理出了一页又一页。

  冬奥开幕式当天恰逢立春,立春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哪个区域?跟着考生们一起来“复习”,你还能做出多少题?

  回顾2021年度关键词,“中国航天”一定少不了。坚韧的航天人不断探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天问一号”成功“探火”;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正在进行着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中国“天宫”空间站,则正在创造着载人航天新的历史。于是,专属于科技强国的一系列作文考题和名言名句顺利诞生。

  网友拟出了多个作文题,如《神舟飞天,筑梦天宫》《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天地对话,向着前所未有的高度》等等。

  此外,关于航空航天的名人名言也值得考生们做个记录,如出镜频率最高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最直接的出处其实让很多人都意想不到,它来自日本科幻作家田中芳树的作品《银河英雄传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一句,相信网友们已是耳熟能详,“九天揽月”慢慢的变成了了历代航天人的夙愿。

  还有这些古今中外关于航空航天的名句,除了全文背诵,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吗?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可以让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 ——康德

  “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 ——加加林

  本届冬奥会开幕当天,正逢“立春”节气。导演组别出心裁选用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场倒计时,并且最终在“立春”节气定格,惊艳全世界。立春为什么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在立春当天,太阳的照射位置又位于地球的哪个区域?网友“青山化桥”目测是位选修地理的考生,他将“立春”节气的地理知识整理得十分清晰: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立春”位列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而“春”则代表着温暖和生长。万物复苏,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立春”的气候特点显而易见,气温开始回升,但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此时,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在气象学意义上,“立春”其实并不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春季开始的标志。气象学上把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的开始日作为春季的开始,因此,在“立春”这个节气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等地区。像辽宁这样的北方省份,仍然是在冬天里迎来“立春”,真正意义上的立春要到了“清明”才算真正开始。

  还记得春晚舞台上一群活泼的大象吗?2021年,一群从西双版纳“老家”一路北上的大象,成为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中国焦点之一。春晚节目《万象回春》便是由此创作而来。

  这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节目,体现了哪些生态环保措施?亚洲象栖息地的碎片化肯定是重要得分点之一。回顾一下解题思路,先寻找原因,再提出处理方法才是“完整答题”。

  根据网友们整理的参,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的原因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大规模砍伐森林,改种经济林,亚洲象栖息地缩小;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此外,修建道路、水电站等工程建设也是原因之一。写完了原因,然后是处理方法,如建立亚洲象自然区;加强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控制,减少进入保护区人口;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工程建设避开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等等。

  不仅是《万象回春》,春晚节目中,符合生态环保主题,有可能会出现在考题中的还有歌曲《春风十万里》,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渐入人心,只有美丽的、绿色的中国,才是我们的最美未来,才是我们的生存根基。这是有可能会出现在作文题或者说明文考题中的材料,热心网友连衍生版的热点素材都整理出来了,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也光荣“上榜”。因为尊重动物天性,对生态的真诚和坚守,红山森林动物园被更多人接纳。这样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还不拿起笔来赶紧记下?

  这届冬奥会,从开幕式的主火炬就能看出,节能减排是突出的中心主题。不仅如此,冬奥会上闪耀的新技术和高科技节能减排方式,也会是未来化学考卷上的重要得分点,如二氧化碳跨临界直膨全热回收、二氧化碳超临界制冷技术……这些专有名词不容易读懂,但表达的含义却是类似: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成了冬奥的制冷“主力军”。

  二氧化碳在很多人概念里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和制冷有啥关系?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陈小强教授谈到,“温室气体”只是二氧化碳诸多“标签”中的一个,一旦变成液态形式,“温室气体”不仅不升温,还能在流动中带走热量,充当制冷剂。通过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膨全热回收方式,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在国家速滑馆制出了“大冰场”,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而且制冰能效大幅提升。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陈小强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降温方式举了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让一杯热腾腾的茶迅速降温,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茶杯放置在冷水中。冷水带走了热茶的热量,茶水的温度便能下降。液态二氧化碳的“制冷”原理,最通俗层次的理解便与之类似。

  陈小强介绍,“二氧化碳制冰的过程相对来说更加稳定,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造出来的冰面温差小,整个冰面硬度基本相同,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期待同学们在下面进行留言“每日打卡”,我们一起坚持!同学们要哪一些学习资料可以在下面进行留言告诉我哦~

  • 13782619252
    一键拨号
  • 短信咨询
    短信咨询
  • 查看地图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