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并印发《陕西省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按照循序渐进、分时分段原则,到2020年,西安市(含西咸新区)率先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那么,可降解购物袋与传统购物袋如何区分,西安市场目前提供的购物袋是否为可降解购物袋?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目前超市内提供的塑料袋仍多为有PE标志的传统塑料袋。“不知道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商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受访市民大多如此表示。
正规生产的塑料袋必须有标准及使用材料的标示,可视为塑料制品的“身份证”。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降解塑料袋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明确,一个合格的可降解塑料标识应当包含标准号、降解途径和产品材质。不可降解的传统塑料袋为PE(聚乙烯)塑料材质,而可降解塑料袋(也称环保塑料袋)的材质包括PLA、PHA、PBAT、PBS等高分子材料。
市民池先生在超市结账时花0.4元购买了一个大号塑料袋。他说,了解到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后,自己对塑料袋收费的情况也很理解。“现在超市里用塑料袋都需要单独买。”池先生说:“不清楚超市用的塑料袋是什么材质,现在比之前贵了,应该是更环保了吧。”
市民李先生也选择在结账时购买超市的塑料袋。“平时上班很少有贴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来购物时还是会选择超市里的袋子,这样较为方便。”至于塑料袋上印有“可燃烧”“减碳”等标志,李先生说:“我也不清楚它们之间有啥不一样的区别,也不懂上面的英文缩写。”
记者观察发现,相比较青年人,年龄稍大的市民自带购物袋的较多。“布袋子和手推车比超市的塑料袋结实,容量也更大,还省力。这样既方便又能保护环境。”市民周先生说。
谈及今年年底的“限塑令”,市民陈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恐怕塑料袋又得涨价了。可降解的塑料袋在制造成本上肯定会略高一点,能够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厂家应该也是少数。”陈先生的担忧并非个例。采访中多位市民都表示,新的“限塑令”让人想起了2008年起施行的“限塑令”。
“印象中,这是对塑料袋的第2次调整。”家住省直机关三爻小区的卢先生回忆,“上一次调整之后,‘免费给予’变成‘收费给予’。市场调节下,卖家若能够提供免费塑料袋,无疑会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而为降低成本,卖家又会倾向于提供更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对这种行为,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制止处理,只会有更多卖家效仿。”
正在上大学的强同学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更加理性:“新的‘限塑令’实施后,对于塑料厂商而言,现有库存怎么处理,是集中销毁还是回收?产生的损失由谁承担?各企业的生产线是否需要升级?有没有新的质检标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跟不上,感觉实施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和记者说,在他看来,十余年的“限塑令”并未取得遏制“白色污染”的效果。因此,当前迫切地需要在制度上对其完善细化,在实践层面上增强其执行力、强制力,保证新的“限塑令”切实实施。
“应当建立起一个从塑料袋生产、销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态链,而不单单是在消费端加收费用。为此,应当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巩富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