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里,每个摊位前都挂着一堆塑料袋,几头蒜装一袋,一把小白菜装一袋,买一趟菜下来,用上十来个塑料袋很平常;生鲜电商上买个菜,各种蔬菜被塑料网套、保鲜膜、塑料盒等包裹得严严实实……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到处乱丢,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国务院办公厅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抓紧修订《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制订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的新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是使用塑料购物袋最集中的场所,而且目前大多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商务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逐步形成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市场环境。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别的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和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来得到的、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和法规予以查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弃陈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完整回收网点,充分的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的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推广提高废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结合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选择社区、村镇、学校、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及车站、机场、旅游景点等场所,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带领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一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六、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工作,要格外的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职能部门制订具体办法并抓好落实。发展改革、商务、质检、工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限产限售限用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提出,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快递外卖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回收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邮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超市卖菜的摊位,一头大蒜都要装一个袋子,买一回菜没有五六个袋子下不来”……“限塑令”实施10多年了,塑料袋、泡沫盒等不但没有被限住,反而使用的情况慢慢的变多。有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汇总统计企业累计完成产量6042.15万吨,同比增长1.10%。“限塑令”能够说是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违规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情况十分普遍,重点是没有立法。使用塑料袋面广量多,执法部门由于没明确的法律依据,很难管,也管不过来。不仅取证难,处罚也难,执法检查很难保持持续性。再说,原先出台的“限塑令”本身也有问题。限塑令明确商场可出售塑料袋,一只塑料袋也就一毛钱左右,很多人为了方便,在超市购物时,不自带购物袋,而是直接购买塑料袋。另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快递和外卖领域慢慢的变成为塑料袋使用“大户”,而“限塑令”也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给了塑料袋继续泛滥的机会。当然也由于“替代品”生物降解材料塑料袋、环保购物袋等成本高,人们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当然,要让一次性塑料制品不再满天飞,有关部门除了依法进行限制外,更要组织企业生产低成本易降解的替代品。假如没有价廉实用的合适替代品,只能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新的污染。有关部门要对绿色环保的替代包装用品生产公司进行适当的补贴,通过补贴等把成本降下来,使民众和外卖用户等乐于使用。要对各地各行业使用塑料制品等进行督查,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对违规使用或者监管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规追责。在时机成熟时,要让“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包装制品,改为生产使用可全降解的聚乳酸等制品。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环节中出狠招、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
网购时代,“打包盒+塑料袋”已是标配,人们也习惯了打开门,接过快递、外卖小哥递来的塑料袋。即便是同一家超市,也存在“双重标准”,人们线下采购时要自己带环保袋或为塑料袋付费,线上购物时却免费提供塑料袋,且打包时毫无节制。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在某些领域和行业,“限塑令”可以说名存实亡。
现版“限塑令”发布于2007年。彼时,网购还不发达,超市是塑料袋的大多数来自之一,因此,“限塑令”将矛头主要瞄准了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事实上,这一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3以上。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不断兴起,线上平台慢慢的变成了塑料制品的重度使用领域。据统计,各大网络订餐平成一天订餐量需要4000万个餐盒、一年146亿个餐盒,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胶带,“白色污染”可见一斑。
一定程度上,这暴露出了“限塑令”的短板,即过度聚焦于消费端,且依赖于“收费”这一价格手段。在传统的商场超市模式下,这一方案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快递、外卖这些新兴主体,就很难发挥效用了。因为,许多新兴行业门槛低,且具有虚拟性,它们可能就藏在居民楼里,监管不可能无死角地覆盖;其次,线上恐怕也特别难找到替代品,商场超市塑料袋收费了,人们还能自己带购物袋,但是直到目前为止,线上购物似乎还找不到合适的替代方案;此外,网上消费的“痛感”较迟钝,用“收费”作抑制手段,如何能取得效果还待评估。
如何进一步延长“限塑令”的监管链条?可以从最起码的“减塑”做起。如今许多人发现,快递、外卖都会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一些快递公司只考虑运输途中结实安全,很少考虑过环保。一些店家的包装越来越精美,除了塑料袋还有纸袋、无纺布袋等,但几无实效。至少在这些现象上,“限塑令”要表明态度。通过上海、深圳等地的垃圾分类来看,外卖选餐盒、快递选包装不难实现。在中国青年报的采访中,有五成收房的人说愿意为包装付费。这说明,纵然有这样那样的难点,但真正提出了电商“限塑令”,势必也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让包装“绿”起来,还应该在绿色化和可循环上下功夫。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任树本曾明确说:“发改委将发布新的‘限塑令’,同时研究包装绿色化。”这是一个好的信号,期待接下来,“限塑令”能够迭代升级,覆盖到电商这一重要行业。
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新固废法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护治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各地近来也相继推出了新版“限塑令”。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令”至今,一段时间内,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有所减少。但近一两年来,在一些农贸市场,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出现反弹。同时,外卖、生鲜电商成为塑料制品使用大户。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经过多年整治,大型商超“限塑”情况稍好,农贸市场仍是“重灾区”。
目前,为减少消费者使用塑料袋,各地的大型商超几乎都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价格从两三毛到七八毛不等,但选择付费购买的消费者仍不在少数。“方便”“几毛钱可忽略不计”是很多人继续购买塑料袋的原因。
此外,超市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由于散装商品有称重需求,手撕塑料袋成了刚需,加上免费,使用量特别大。
在一些农贸市场、菜店和水果店,免费塑料袋依然在大量使用。9月2日上午,广州市越秀区一家肉菜市场十分热闹。家住附近的刘女士左手提着一袋西红柿一袋胡萝卜,右手拎着3只塑料袋,分别装着小白菜、猪肉、玉米棒,外加一个大的塑料袋,采购完已经用了6个塑料袋。
一位顾客推着一个装得满满当当的购物小车,每一种蔬菜都分别用一个塑料袋装着,粗略数了下,有将近20个塑料袋。
一位蔬菜摊主说,要是不用塑料袋,我们也不知道能用什么替代。现在一个月能用掉一个蛇皮袋的薄膜塑料袋,也没具体算有多少个。“对顾客都是免费提供,东西往塑料袋一装,上称、提走,方便省时。假如没有或者收费的话,顾客可能就去别家了。”随着慢慢的变多的人在生鲜电商买菜买水果,塑料制品的使用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记者在某生鲜电子商务平台下单4种水果,除了一个大的塑料袋之外,每种水果都用塑料薄膜、塑料盒、塑料袋分别分装。
此外,外卖、快递越来越成为塑料制品使用大户。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大的品牌餐饮企业逐步更换成了可降解餐盒,但更多的餐饮企业依然在使用普通塑料餐盒。
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在2000万以上。以每单使用1个塑料袋计算,年使用塑料袋都超过了70亿个。
“限塑”12年塑料制品为何越用越多?相关专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替代品价格高是一个主要原因。
不让用塑料袋用什么?可生物降解材料被认为是解决塑料污染的一大利器。但记者调查发现,受市场规模等影响,目前成本仍较高。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旺说:“当前还缺乏与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样便利、廉价的替代品。”
据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秋汉介绍,企业拥有年产6万吨生物降解聚酯合成及配套的改性专用料的能力,目前80%销往海外,20%在国内市场销售。“相比七八年前,市场上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价格已一下子就下降,但当前其成本仍比一般PE塑料贵一倍左右。在此前国内没有强制性要求使用可降解塑料情况下,市场还是倾向选择更便宜的PE塑料。”
据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是普通塑料袋的两三倍,到达消费场所价格又会翻一番。
此外,目前可降解塑料袋不禁用也是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一些商户反映,可降解塑料袋质地太软,使用体验远远比不上普通塑料袋。
业内人士认为,“限塑令”难落实还有一个原因是执行难,需要相应的执法支持。假如没有严格的执法,对一些违规使用超薄塑料袋商家缺乏有效的处理解决措施,那有偿使用塑料袋只是给商家增加了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相继发布新的“限塑令”。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各地还提出加快推广可替代产品和模式的应用。
“限塑令”为何难落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么样才可以使“限塑令”落到实处?一系列问题看似复杂,实则简单。“限塑令”难落地,一是习惯上的问题,因为大家用一次性塑料袋习惯了,习惯很难改。二是一次性塑料袋供应充足,人们在购物时能方便地拿到一次性塑料袋。所以,要想杜绝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最好、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代之以可降解环保塑料制品。
换言之,就是将升级版的“限塑令”变成“禁塑令”,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10多年来,“限塑令”难以限制住人们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更难以限制企业生产一次性塑料袋,超市里的一次性塑料袋收费几毛钱。那些小型商店、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依旧是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加之市场上一次性塑料袋供应充足,导致“限塑令”形同虚设,难以落地。
升级“限塑令”,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让其落地。作者觉得,除了政府要在解决“白色污染”上加大投入,扶持生产环保塑料袋、餐具的企业,让企业主动不生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还要通过实打实举措鼓励人们用环保袋,比如,超市里免费提供环保袋。而这一切都需要付诸行动,才能让升级版的“限塑令”落地并产生实效。
在中航城天虹购物中心的超市,工作人员和记者说,8月18日就曾有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来过,向市民普及“限塑令”的相关知识和法律和法规,并派发打包替代品。同时指导商超落实好限塑主体责任,推广环保购物袋。“超市虽然仍提供有偿塑料袋,但鼓励顾客自带打包用品,也在积极寻找可替代购物袋。”工作人员表示。记者观察发现,中老年人购买菜品,多使用自带的布袋子和菜篮子。
市民许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生活小习惯的改变需要从自己做起,再影响身边的人。”在生活中,她也一直教导孩子贴身携带“出行五宝”:手帕、水杯、筷子、饭盒、环保袋。
深圳麦当劳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今年6月,我们宣布逐步停用塑料吸管,同时在北上广深四地推出了无吸管杯盖,饮嘴高度、开口经过特殊设计,力求不用吸管也能带来舒适体验。根据统计,麦当劳中国将外带塑料袋换为纸袋,累计减少超过25亿个塑料袋,对刀叉尺寸优化,也已降低约10%的塑料用量。”
炎炎夏日,新式茶饮成为市民的喜好品。“奈雪的茶”全国公关总监王依表示,自今年7月底,店内打包的杯托都换成了“再生浆”,外带也多用纸袋和可供顾客重复使用的保温袋。“9月开始,我们将在全国门店陆续替换成纸质吸管。此外,还提倡消费者自带杯购买饮品,每杯可以减2元,以鼓励大家加入环保行动中。”此外,星巴克则将深圳作为起始点之一,门店已全部采用纸质吸管。
此外,深圳多家酒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都表示,酒店里的塑料吸管库存用完后,就会换成纸质吸管。深圳南山区某五星级酒店负责人和记者说,年底前将不主动提供包含一次性牙刷、梳子、剃须刀、指甲锉、鞋布、浴棉等六小件。
“原来寄快递要一张张纸填单号,包裹起来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现在电子运单一键下单省时又环保。”市民李女士表示,“尤其购物节后,屋子里堆满快递箱和塑料包装袋,要扔掉。有一天收货的时候发现,顺丰用的是一种循环快递箱——丰·BOX,感觉还蛮新奇的。”
“据统计,2019年,邮政行业总包裹约635亿件。”顺启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包装研发总工程师张波涛表示,为实现“只有包裹、没有垃圾”的愿景,顺启和公司研发的丰·BOX,用拉链代替了胶纸,魔术贴绑带代替内填充。专属的封条和智能锁保障安全,可折叠的设计也方便节约空间。“同时,经过粘合测试,我们将纸箱封装胶带瘦身为45mm。”
循环快递箱的出现,为快递行业践行“限塑令”提供了一种示范。如今,深圳市已在554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投入8.5万个“丰·BOX”循环包装箱,累计循环次数约350万次,平均循环次数约34次。目前,全市快递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8.9%,“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5.1%,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2.6%,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0.9%。
禁塑、限塑,限制的不是生活,而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项工作上,唯有社会各界凝心聚力,才能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分析说,近年来,塑料污染新旧问题叠加趋势明显,农贸市场等线下场景依旧大量使用塑料袋,同时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产生的塑料制品又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新形势下呼唤新的塑料污染治理思路和手段。
业内人士表示,塑料污染成因复杂,相关治理也并非能一蹴而就,要推动“限塑”取得实效任重道远。
来源综合:中国政府网新华社央广网 中国网检察日报长沙晚报 遵义日报深圳商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